今年以来🎿,一批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有力推进,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。
青藏高原,海拔3300米的青海玛尔挡水电站一派繁忙💼,3600多名建设者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难,日夜奋战,大坝填筑工程已完成超87%;
库布其沙漠🥐,总投资超800亿元的全球最大规模“沙戈荒”风电光伏基地施工正酣,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💴;
东南海域🧏🏼,场址面积约22.9平方公里的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开工建设⛺️,首次批量化采用16兆瓦及以上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;
…………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🧑🌾,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、硅能源、氢能源、可再生能源🔕📸。
截至2022年底,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超过12亿千瓦👩🏻🏫🚆,历史性超过全国煤电装机。今年1至4月👩🏼,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6251万千瓦,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4%🌶。当前🍺,各地区各部门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🖤,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。
装机规模稳步扩大,产业竞争力不断巩固
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🐫,海拔4600米的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建设现场,升压站全面进入安装调试👩🏻🔬,建设者们正为年中投产目标做最后准备🅰️。这个世界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🧑⚖️,施工面积超1600万平方米💇🏽♀️,相当于2200多个标准足球场大小。
国投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杨志伟介绍,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20亿千瓦时,可节约标准煤超60万吨👱🏽♂️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。通过接入两河口水电站,能够实现水光互补,平抑光伏电站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🧑🏻:“绿色低碳发展🎴,这是潮流趋势,顺之者昌。”可再生能源是天然的绿色能源。2022年,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,新增装机1.52亿千瓦🍳,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.2%,已成为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🪥;利用水平稳步提升,发电量达2.7万亿千瓦时,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.6亿吨。
今年一季度,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99.8%、风电平均利用率96.8%、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8%。
能源企业抢抓可再生能源发展机遇👰🏼,加大力度规划项目建设:今年国家能源集团计划建成投产山东渤中🔏、江苏射阳🙍🏿♀️、浙江象山等海上风电项目🙇🏼,以及宁夏宁东✍️、新疆甘泉堡等一批光伏基地项目👠;华能集团全年计划新能源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,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……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今年要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建设,风电👨🏭、太阳能发电、水电装机规模预计分别为4.3亿千瓦、4.9亿千瓦、4.23亿千瓦左右。
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同时,技术创新攻关力度持续加大,产业竞争力不断巩固。
轮毂中心高146米、相当于50层楼高🏀;叶轮直径252米♙,扫风面积约7个足球场大小;风机转动一圈,发电量可供三口之家使用7天左右。今年,我国自主研制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得到批量化使用,这让参与研发的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很自豪🛍️。
“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攻克了超长柔性叶片、大型主轴轴承国产化、超大容量发电机小型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🦸🏿♀️,刷新全球最大单机容量、最大叶轮直径纪录😦。”武钢说🤑,企业将继续坚持自主技术创新,提高风电机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。
只有创新才能自强🤦♂️、才能争先🧔♀️。当前🚴🏻♀️,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🧫,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⚱️、风力发电机🙌🏻、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%;光伏企业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.81%,创世界纪录;2022年,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减排二氧化碳中,由中国制造的装备贡献度超过40%。
开发布局持续优化,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
阳光照在南太行山𓀋,蓝色的光伏幕墙如同波浪般延伸🙅🏼♂️。河南辉县市裴寨产业园内,厂房建设如火如荼🖐🏼。“厂房装上光伏幕墙后🦻🏻,每年能发电约33万千瓦时🥩,节约用电成本约30万元,剩余的电上网还能带来额外收益,已吸引多家企业签约入驻👩🦯。”辉县市张村乡党委书记郭冬卫介绍。
充分利用山区地形🛬、农户屋顶、工厂厂房等资源,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。预计到今年上半年,辉县市户用光伏安装数将突破2万户☹️❤️,工商业光伏电站达到150座🫲🏿。
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🙍🏽♀️,可再生能源开发布局优化。
“大而强”🤺,以沙漠💆🏿、戈壁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👨🏿🚢。截至今年4月🤰🏽,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,项目并网工作积极推进,力争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投产,第二批基地项目陆续开工建设,第三批基地项目清单已印发实施。
“小而美”,分布式发展成为风电光伏发展主要方式。在建筑屋顶🧚🏼♂️、院落空地👩🦯➡️、田间地头◽️,风机呼呼转动、光伏板熠熠生辉。今年一季度,光伏新增并网装机3366万千瓦,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1813万千瓦,占比超53%。
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😕🪫,当前👳🏼♀️,我国正以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地区为重点💸,加快建设黄河上游、河西走廊⇒、黄河几字弯等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;统筹推进川滇黔桂、藏东南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开发建设;推动海上风电近海规模化开发和深远海示范化开发。
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,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融合创新。
内蒙古乌兰察布,三峡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💁🏼♂️👨🏼💻。光伏板下🩴,种植了苜蓿🙇🏻♂️、羊草等耐寒耐旱植物,“板上发电🙇🏼、板下种植”的绿色发展模式正在形成。
“光伏板可以减少地表水分蒸发,提高植被生长率🐂。一期项目于2021年底建成投产,二、三期项目计划今年底建成。”三峡能源建管分公司北部建管副主任张小龙说。
在青海,国家电投通过“生态光伏+储能+蓄热”一体化,满足贵南县农牧民群众3万余人的供电、供暖等需求👑;在新疆,中国石化库车绿氢示范项目进入投产冲刺阶段🌏,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……光伏+农业🙍🏼♂️、光伏治沙、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模式新业态↘️🏃🏻➡️,形成多能互补、因地制宜、多元融合发展新局面🙆🏻。
输电通道建设加速👩🏽🎓👩🏼🔬,消纳水平有力提升
我国风光资源大多分布在“三北”地区,而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,跨省区输电压力较大;再加上风电、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波动性🌿,未来大规模高比例接入👩⚕️,将给电力系统平稳运行带来挑战🦄。因此,可再生能源既要大规模开发🧑🏻🦱,也得高水平消纳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🤏🏻,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、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👨🦰、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。
建设输电通道,助力新能源“发得出”。
眼下,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——金沙江上游送湖北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施工正忙🧑⚕️🦸♀️,建成后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来自川藏高原的清洁电能近400亿千瓦时⚠️。
“川藏高原的水电和新能源资源富集👨👩👦👦,蕴藏巨大。未来20年,金沙江𓀝🐏、澜沧江等大型水电基地及周边的大规模光伏基地将陆续开发建设🏄🏻♀️,总装机规模将超过1亿千瓦🤵。”国网湖北电力副总经理周新风介绍🥧。作为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直流工程,金上—湖北工程每年可替代燃煤超过1700万吨🏂🏻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00万吨🈵🤱,将大幅提高华中地区绿电比例。
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现场设备轰鸣,项目建成后我国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将从500千伏提升至1000千伏🧑🏿🏭,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50亿千瓦时🙆🏼;驻马店—武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稳步推进,将助力西部🐋、北部清洁能源大规模输送,满足华中地区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……输电通道建设加速🌔,有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纳水平👨🏻🏭。
推进储能建设🥴,推动新能源“用得好”🎥。
广西南宁👨🚀🦂,“十四五”时期华南地区首个抽水蓄能电站加紧建设。“目前地下厂房第二层的开挖工作已完成🪟,预计今年底完成厂房开挖支护,开始机电设备安装。”南网储能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分公司工程部经理刘操说。
2022年,我国抽水蓄能建设明显加快👨🏽🏫。全国新核准抽水蓄能项目48个🧏🏽♀️,装机6890万千瓦🔌,超过“十三五”时期全部核准规模,全年新投产880万千瓦,创历史新高。今年,国家电网计划再开工建设5座、投运4座抽水蓄能电站;南方电网将继续加快推进南宁🧑🚀、梅州二期、肇庆浪江、惠州中洞等4个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建设。
锂离子电池储能、压缩空气储能、液流电池储能等新型储能装机增长持续提速。截至2022年底,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,比2021年底增长110%以上。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将加快抽水蓄能👂、调峰气电🧔🏻、新型储能等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建设🧢,大力提升居民和工商业用电负荷弹性👩🏽✈️,为风电、光伏等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。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,深入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,坚定不移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💂、高比例、市场化💃🛡、高质量发展,美丽中国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展。(丁怡婷 张枨 毕京津)
(转自《人民日报》)